1樓:看風景的你
32為區域性位址匯流排定址範圍較16位位址匯流排大,32位定址範圍為2e32就是4g,16位的定址範圍為2e16就是64m,所以32位位址線的微機可配4g記憶體(實際是4g不到,因為還有一些位址需要保留給微機自身使用),16為位址匯流排的微機可配64m記憶體。所以現在低端的微控制器等都往32位擴充套件,因為可以擴充套件更大的外存。例如cortexm0,現在32位是主流。
而微機也在往更高位擴充套件,64位的x86晶元已經替代32位的(不要跟我說電腦32位系統,系統32位但是你的晶元是64位,不信自己看看硬體管理器)。
對系統的速度方面沒有什麼可比性,因為晶元內部定址速度和你匯流排的寬度是沒有聯絡的,匯流排各位之間處理是並行的。
cpu的系統匯流排是什麼?
2樓:小奕
宣告一下:這是本人自己從內部教材上打出來的……所以,很辛苦,但可以保證準確度!!!
這麼跟你說吧:
1.主頻:主頻也叫時鐘頻率,單位是mhz,用來表示cpu的運算速度。
主頻由外頻和倍頻決定,其計算公式為 主頻=外頻*倍頻。外頻就是系統匯流排的工作頻率;而倍頻則是指cpu外頻與主頻相差的倍數。如intel pentium4 3.
06ghz處理器的外頻為133,倍頻23,則主頻=133*23=3.06ghz
2.外頻:外頻是cpu的基準頻率,單位也是mhz。
外頻是cpu與主機板之間同步執行的速度,而且目前的絕大部分電腦系統中,外頻也是記憶體與主機板之間的同步執行的速度,在這種方式下,可以理解為cpu的外頻直接與記憶體相連通,實現兩者間的同步執行狀態。
3.前端匯流排:前端匯流排頻率直接影響cpu與記憶體直接資料的交換速度。
由於資料傳輸最大頻寬取決於所有同時傳輸的資料的寬度和傳輸頻率,即資料傳輸量=(匯流排頻率*資料頻寬)/8。外頻與前端匯流排頻率的區別:前端匯流排的速度指的是資料傳輸的速度,外頻是cpu與主機板之間同步執行的速度。
比如說,100mhz外頻特指數字脈衝訊號在每秒鐘**一千萬次:而100mhz前端匯流排指的是每秒鐘cpu可接受的資料傳輸量是100mhz*64bit/(8byte/bit)=800mb/s。
4.倍頻係數:倍頻係數是指cpu主頻與外頻之間的相對比例關係。
在相同的外頻下,倍頻越高cpu的頻率也越高。但實際上,在相同外頻的前提下,倍頻高的cpu本身意義並不大。這是因為cpu與系統之間資料傳輸速度是有限的,一味追求高倍頻而得到高主頻的cpu就會出現明顯的「瓶頸」效應——cpu從系統得到資料的極限速度不能滿足cpu運算的速度。
5.記憶體匯流排速度:cpu處理的資料來自儲存器,而主儲存器就是記憶體。
一般放在外存(磁碟或者各種儲存介質)上面的資料都要通過記憶體,再進入cpu進行處理。所以cpu與記憶體之間的通道的記憶體匯流排速度對整個系統效能就顯得很重要。由於記憶體和cpu之間的執行速度或多或少會有差異,因此便出現了二級快取,來協調兩者之間的差異,而記憶體匯流排速度就是指cpu與二級快取記憶體和記憶體之間的通訊速度。
系統匯流排和前端匯流排高對電腦有什麼用?
cpu效能的好差怎麼看? 急!
3樓:匿名使用者
cpu的效能指標十分重要,下面簡單介紹一些cpu主要的效能指標,使讀者能夠對cpu有更深入的了解。
1.主頻、外頻和倍頻
主頻(cpu clock speed)也叫做時鐘頻率,表示在cpu內數字脈衝訊號**的速度。主頻越高,cpu在乙個時鐘週期裡所能完成的指令數也就越多,cpu的運算速度也就越快。
cpu主頻的高低與cpu的外頻和倍頻有關,其計算公式為主頻=外頻×倍頻。
外頻是cpu與主機板之間同步執行的速度,而且目前絕大部分電腦系統中外頻也是記憶體與主機板之間同步執行的速度,在這種方式下,可以理解為cpu的外頻直接影響記憶體的訪問速度,外頻速度高,cpu就可以同時接受更多的來自外圍裝置的資料,從而使整個系統的速度進一步提高。
倍頻就是cpu的執行頻率與整個系統外頻之間的倍數,在相同的外頻下,倍頻越高,cpu的頻率也越高。實際上,在相同外頻的前提下,高倍頻的cpu本身意義並不大,單純的一味追求高倍頻而得到高主頻的cpu就會出現明顯的「瓶頸」(cpu從系統中得到的資料的極限速度不能夠滿足cpu運算的速度)效應,可想而知,這樣無疑是一種浪費。從有關計算可以得知,cpu的外頻在5~8倍的時候,其效能能夠得到比較充分的發揮,如果超出這個數值,都不是很完善。
偏低還好說,不過是cpu本身運算速度慢而已,高了以後就會出現顯著的「瓶頸」效應,系統與cpu之間進行資料交換的速度跟不上cpu的運算速度,從而浪費cpu的計算能力。
2.製造工藝
早期的cpu大多採用0.5pm的製作工藝,後來隨著cpu頻率的提高,0.25pm製造工藝被普遍採用。在1999年底,intel公司推出了採用0.18um製作工藝的pentiumⅲ處理器,即coppermine(銅礦)處理器。更精細的工藝使得原有電晶體閘電路更大限度地縮小了,能耗越來越低,cpu也就更省電。
3.擴充套件匯流排速度
擴充套件匯流排速度(expansion—bus speed),是指微機系統的區域性匯流排,如:isa、pci或agp匯流排。平時使用者開啟電腦機箱時,總可以看見一些插槽般的東西,這些東西又叫做擴充套件槽,上面可以插顯示卡、音效卡、網絡卡之類的功能模組,而擴充套件匯流排就是cpu用以聯絡這些裝置的橋梁。
4.前端匯流排
前端匯流排是amd在推出k7 cpu時提出的概念,一直以來很多人都誤認為這個名詞不過是外頻的乙個別稱。實際上,平時所說的外頻是指cpu與主機板的連線速度,這個概念是建立在數字脈衝訊號**速度的基礎之上;而前端匯流排速度指的是資料傳輸的速度。例如100mhz外頻特指數字脈衝訊號在每秒鐘**1000萬次,而100mhz前端匯流排則指的是每秒鐘cpu可接受的資料傳輸量是loomhz×64bit÷8bit/byte=800mb。
就處理器速度而言,前端匯流排比外頻更具代表性。
5.記憶體匯流排速度
記憶體匯流排速度(memory—bus speed)也就是系統總路線速度,一般等同於cpu的外
頻。cpu處理的資料都由主儲存器提供,而主儲存器也就是平常所說的
4樓:匿名使用者
現在cpu主流是inter 和amd 好壞很簡單 越貴越好 只是肯定的 可是選擇自己適合的才是正確的 比如i7 乙個2000 對於一般的使用者根本用不了這樣的 下面簡單的給你說下怎麼分辨cpu好壞(絕對是自己乙個乙個的打上來的)
核心架構 越先進的架構cpu效能就越強 inter 的cpu再同架構的情況 要看前端匯流排 一級二級快取 二級快取對於inter的cpu很重要 比如說 賽揚t1600 奔騰t4200 酷睿2t6400 他們的核心架構是一樣 t1600的前端匯流排是677 t4200和t6400都是800 二級快取 t1600和t4200是1m 而t6400是2m 這樣很明顯就能看出好壞了 不過t4200 效能並不比t6400弱多少 主要就是二級快取 使他們有著很大的**差距(現在的i系列cpu有了3級快取 二級快取已經不那麼重要)....amd的cpu對二級快取依賴不大 一般都是1m 但是同樣可以從主頻 前端匯流排核心**來判斷同級別amd 的cpu要比inter要便宜點 現在已經不存在inter穩定amd速度快之說了 不要聽商家忽悠 amd你拉來執行個三五天不會有問題 同樣 也沒人說inter的cpu 慢什麼的
5樓:匿名使用者
給你張圖,越上面的cpu越好。主流cpu上面都有。。
6樓:少佐
主要是看頻率,然後就是一級和二級快取的區別了
7樓:討飯上網
跑一些專業的測試軟體.比方說super
8樓:慶問夏聞允
適合的就行,沒有最好,只有更好的。。
一般來說目前比較cpu得看架構,二級快取等,主頻當然也是越高越好。
9樓:塔剛毅甕育
intel和amd是不一樣的
呵呵,一般**越高,cpu就越好。。
通常是看cpu的主頻,如1.8ghz,2.66ghz,以前是單核,現在雙核的效能更好了。
還有乙個是看一級二級快取,
再則是工藝,0.18微公尺和0.13微公尺。
10樓:才明珠卻捷
intel
q開頭的就是高階系列
amd9開頭的就是高階
主頻,二級快取,前端匯流排
11樓:黎成禮冀曉
適合自己的cpu就是好cpu
家庭娛樂
經濟型可以用可以用amd
4000+
4200+
4400+
4600+
5000+
或者intel的e2160
e2180
e2200
e7200
發燒友可以用amd9x系列的四核.
12樓:鄔雨真殳智
沒有最好的```現在cpu沒3個月就推出更好的```只要適合自己在破的cpu也沒關係!